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迎来快速增长
研究显示,全球服务机器人产业正蓬勃发展,产业规模不断扩大。相关数据表明,该行业已迈入快速发展阶段,市场规模增长势头强劲。预计到2025年,服务机器人(全产业链)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美元。在未来十年里,其复合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7.1%,到2035年,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1950亿美元,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。
中国服务机器人厂商在全球市场表现突出,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势展现强大竞争力与影响力,占据主导地位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,2023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前五均为中国企业,普渡机器人以23%位列第一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5月中国服务机器人产量约121.6万台,增长13.8%,且已遍布全球,深受海外用户喜爱。
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厂商的强劲实力背景下,众多企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日益凸显,例如华为在积极推动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发展方向中,对仓储机器人需求迫切。期望搭建智能化仓储系统,以自动化替代人工,实现仓储物流高效流转,并且要求采购的机器人系统能够融入华为现有的体系当中。作为SSA亚洲智能传感系统应用大会主办方,我们可对接优质资源,若您有相关产品或服务需求,欢迎随时联系我们的买家团队,我们将竭诚服务。
技术创新: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常胜策略
技术创新是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近年来,中国在人工智能、传感器、大数据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,为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。
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,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在自然语言处理、计算机视觉、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。例如,科大讯飞(002230)的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准确率高达 98% 以上,能够使服务机器人更精准地理解人类语言,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。
在传感器技术方面,中国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,不断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和性价比。激光雷达作为服务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部件,中国企业大疆创新推出的激光雷达产品,在测距精度、扫描频率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而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左右。这使得中国服务机器人在成本控制和性能提升上具有明显优势。国外如美国的 iRobot 扫地机器人所使用的激光雷达,在价格上远高于中国同类产品,导致其产品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力较弱。
产业链优势:完善高效的产业生态体系
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,这为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从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到整机的组装调试常胜策略,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已形成了规模化、专业化的生产能力。
在核心零部件生产方面,中国企业能够实现电机、减速器、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自主生产,不仅降低了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,还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。例如,深圳的汇川技术(300124)生产的伺服电机,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,其性能稳定可靠,价格具有明显优势。而国外一些服务机器人企业,如德国的 KUKA,部分核心零部件仍需要从中国进口,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生产成本和供应链风险。
在整机制造环节,中国拥有众多具备强大生产能力的企业,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,实现大规模生产。以扫地机器人为例,中国的科沃斯(603486)、石头科技等企业,凭借完善的生产线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,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,并且产品质量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。
市场需求:规模庞大且应用场景多样
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,为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消费者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,从家庭服务到商业服务,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。
在家庭服务领域,扫地机器人、擦窗机器人、陪伴机器人等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。例如在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中,中国品牌表现亮眼,石头科技、科沃斯、追觅、小米包揽全球市场占比前四,而美国品牌 iRobot 仅排名全球市场第五位。其中,科沃斯扫地机器人能够根据不同的家庭环境自动规划清扫路径,具有智能化程度高、清扫效果好等特点。从这样的排名来看,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显著的领先地位,无论是技术创新、产品性能还是市场认可度,都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。
在商业服务领域,服务机器人在餐饮、酒店、医疗、物流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在餐饮行业,中国的普渡科技推出的送餐机器人,能够自主导航、避障,高效地完成送餐任务,提高了餐厅的服务效率。美国的 Bear Robotics 送餐机器人,在进入中国市场时,由于对中国餐饮行业的场景和需求了解不够深入,其产品在适应性和实用性上不如中国本土产品。
政策支持: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
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,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。国家层面先后发布了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(2016-2020 年)》《“十四五”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》等政策文件,明确了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,为企业的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。
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通过设立产业园区、提供资金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方式,吸引企业入驻,促进服务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发展。例如,上海机器人产业园、深圳机器人产业园等园区,汇聚了大量的服务机器人企业、科研机构和配套企业,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,推动了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总结
中国服务机器人之所以能够领跑全球市场常胜策略,是技术创新、产业链优势、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当然,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,如高端芯片依赖进口、部分核心技术仍需进一步突破等。但随着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和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,相信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将在全球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,为全球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